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05.05.25
三个集中重点建设三个郊区城镇
三个集中重点建设三个郊区城镇 “让市民安居多造房”,一批上海主流房地产开发商全力出击,正积极落实“两个一千万”的民心工程。 同时,我们生活的城市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郊区未来的城市化发展方向如何?“两个一千万”的选址的依据是什么?……为此,本刊记者分别采访了上海市规划局的汤志平副局长、浦东新区建设局局长???,以及部分上海主流房地产企业老总,并推出了这个 《全面推进本市“两个一千万”工程》的专栏。 ——编者 三个集中重点建设三个郊区城镇 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是一个趋势,上海城市的发展不能只局限于外环以内的600平方公里,要向环外6000多平方公里发展,这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务院在2001年批复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要把郊区建设好,特别是要重点发展郊区的城镇,这也是跟国家的要求一致的。对于郊区如何发展,比较关键的是要搞好三个集中,即“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郊区现有600多万人分散在100多个镇里,比较大的镇也只有20万左右,总体而言集聚程度不高。为此我们规划有9个新城,重点选择松江、嘉定安亭、临港新城作为近期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在城镇体系布局里,新城、新市镇占的人口总量和郊区整个人口总量相比,要超过50%,从而达到较高的集聚度。 五大依据确保“两个一千万”的民心工程 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是市委市政府非常关心的一项工作,规划部门在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落实了基地的选址。确定了以下几方面的选址原则: 首先应当靠近中心城的周边地区。基本上都是外环线的附近。外环线以内用地非常紧张,希望外环线以内的人口要疏解出去,但又不能离中心城太远,所以我们布局都是在外环线的周边地区,这样也使居民可以比较方便地享用中心城的一些设施; 其次是依托新城及新市镇。这些基地都不是单打一地零星地去选,一定要结合环外城镇规划来进行选址。比如说顾村的基地是在宝山新城的西城区,周浦基地是结合周浦新市镇来考虑的。这些城镇本来就有一定的基础,市政设施的配套方面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为老百姓在那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个是有比较方便的跟市中心联系的交通通道。顾村通过沪太路能够进入市中心,周康基地通过沪南路能够直接进入市中心,除了毗邻的一些干道有利于我们组织公共交通之外,我们在选址时尽量使这些基地靠近我们规划当中近期要建设的一些轨道交通的线路。顾村有7号线,周康基地有11号线,闵行基地有8号线,这些都是在近期能够直接服务或者比较靠近的轨道交通站点; 第四个原则是我们希望当地有产业依托。因为这些基地有大量的人口,每个基地都在一个平方公里以上,约有5-6万人居住在每个基地。最好考虑有产业的依托,实现就近就业,促使就业岗位平衡;另外一个原则就是要考虑与中心城动迁居民来源相呼应,中心城的动迁都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基地在东、南、西、北都选了址。不能让虹口、闸北这些地区的居民到西南方向去,这就不是很合理。 从前年开始已经选定了几块,现在已经启动了,比如说周浦的基地,顾村的基地,江桥的基地,主要是三大基地和一些零星的基地。现在又确定了约13平方公里的配套商品房的用地,主要集中在曹路、周浦、浦江等地,顾村和江桥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这有利于我们在公共设施方面发挥效应,另外还选择了一些新的基地,如松江的泗泾和青浦的徐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