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05.05.25
“让市民安居多造房”,开发商积极落实“两个一千万”的民心工程
“让市民安居多造房”,开发商积极落实“两个一千万”的民心工程 上海主流房地产企业全力出击 ■记者 熊海钧 实习生 采长静 报道 本报讯 备受上海市民关心的“两个一千万”工程已经全面推进,为了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房,上海主流房地产企业全力出击,一大批开发商积极投入了这项高要求、非盈利的民心工程。 “让市民安居多造房” 动迁房和安居房建设是落实市政府提出“三个为主”的重要内容,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是最早参与其中的上海主流房地产企业之一。在2002年市政府提出建造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时,城投置地先后拿出己储备的三块土地投入开发,2003年10月6日成为上海第一批拿出动迁用房的开发商,对当时缓解整个上海重大工程居民动迁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如今,大华集团、城投置地、建工集团、爱建房产、古北集团、中虹集团、嘉定建设集团、浦发置业、花木地产、联花置业、豪狮房地产、上实南开地产等一大批开发商,都走在了本市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设的前列。 据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落实“两个一千万”的统一部署,在市、区两级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批主流房地产企业将继续参与本市新一轮配套商品房基地和中低价商品房的开发。今年全市配套商品房计划新开工面积约1390万平方米,其中市属项目650万平方米,区属项目740万平方米;已确定的中低价普通商品住房基地共计1100公顷,覆盖浦东、闵行等11个区县,今年计划新开工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 “让市民安居多造房”,在本报《房产世界》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率990都市家园节目联合推出的《大家谈》栏目中,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沈立奇这样说,“公司致力于开发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这由我们企业的性质和理念所决定的,让都市生活更美好,这也是我们的企业精神。” 期间,城投置地完成了两个观念的转变:一是提出了关于面积、功能、环境认识的转变;另一个是提出了符合市场需要的结构形态认识的转变。按照“四高”标准来建设动迁房和安居房,即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让弱势消费群体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享受到同等高档商品房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 据了解,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上海城投置地还要建造150万平方的四高小区的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这些配套商品房主要集中在松江、江桥和浦江镇,其中松江泗泾地区的配套商品房基地将近110万平方米。从上述的实践来看,城投置地开发过程都体现了这样的理念。 此外,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还设立了一个售后客户服务中心,对重大配套商品房进行跟踪服务,全力做好服务老百姓的工作。上海城投置地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沈立奇认为,对动迁居民进入公司建造的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实行一条龙服务,这也是公司一个品牌产品的延伸。从目前对公司的配套商品房跟踪服务来看,公司的投诉率很低,老百姓非常满意。“我想,这是我们企业应该为社会为政府所做的一些贡献。” 推进城市化意义非凡 开发商积极落实“两个一千万”的民心工程,对缩小城乡差异,以及对城乡结合部进行有效的规划建设管理,实现集约的、合理的城市发展布局,将对本市城乡一体化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其意义非同一般。 作为嘉定区江桥新镇即华江居住区板块的首个启动项目,嘉城规划建筑面积达100万平方米,目前已初具规模。日前记者前往采访时,嘉城项目的开发商上海华江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史惠娟女士介绍说,嘉定区为了响应市政府的号召,让老百姓买到低价位的房子,目前区里拿出了沿金沙江路以南地区的两百公顷土地,为建设四高小区作出了贡献。紧接近旁的600多亩土地,是嘉定区政府4月29日准备招标的项目,其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史惠娟女士介绍说,虽然现在他们所处的是城乡结合部,但是作为未来人口的导入区域,江桥新镇是嘉定区确定的四大房地产板块之一,未来三年内整个江桥地区商品房供应量将达400万平方米左右,成为上海西北部的又一居住中心,预计到了2010年整个江桥镇的人口将达到21.5万人口。为落实“两个一千万”,前不久市委、市府领导巡视了嘉定区江桥新镇这一地区。 为百姓安居不管“零利润” 在宝山区顾村的一处配套商品房基地,由古北集团、爱建房产、建工集团等三家开发商积极参与开发的第一批配套商品房即将竣工。记者在采访这些开发商时,他们表示,在开发这样的公益实践中,希望配套商品房项目能够实现资金投入的良性循环,以便继续参与本市新一轮配套商品房基地和中低价商品房之中。为此,他们提出了的一些建言: 对目前配套商品房土地项目招标书中某些规划要求能否做适当的调整?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常常听到的一个话题。比如,配套商品房项目的套数与车库位的比例要求达到1:0.5,换句话说,只是将现行关于一般商品房每2套房要配1个汽车车库位的规划要求,简单地移植到特殊的配套商品房来,这样的配比是否过高?而且配套商品房都以50-8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每个地下车库的造价约15万元,几乎是一套住宅价格20-30万元的50%以上。这样不仅抬高了房价的成本,而且由于动迁客户的经济承受能力,几乎没有购买地下车库的可能,而开发商投入的资金或利润也会延期收回。 另一个议论较多的是,有不少配套商品房项目尚未做过决算,如何将资金较快回笼,使配套商品房项目能够良性循环?比如,建议有关主管部门能否允许有小部分比例的配套商品房,划给开发商单独以市场价格上市销售,以加快资金成本较快回笼,即能够与投入的成本持平,又能将这部分资金追加到新的配套商品房项目的启动资金中去。上海爱建房产副总经理王豪向记者表示,因为他们公司的发展一直没有离开过政府的支持,不管配套商品房项目是否“零利润”,他们追求的是为百姓安居多做贡献!